第10章 無遺
關燈
小
中
大
對於屬下在自己性別上先入為主的誤會,王瑯既沒有特意糾正的打算,也不怕別人揭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這次攜大勝而歸,更撈到弘徽這條大魚,身份公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也不在乎早一天晚一天。
因此,面對對方狐疑古怪的神色,王瑯一點解釋的念頭也沒有,理理袖子回望山川,感受水面濕潤溫和的江風拂上臉頰。
“敢問郎君與王府君有何瓜葛?”
見王瑯一片坦蕩自然,謝尚反倒吃不準自己的判斷,猶豫片刻,直言相問。他一家只有他和姊姊相依為命,這等大事上是半點差錯也不能出的。
王瑯微微偏頭:“那是家父。”
“騙人!”
一道陌生稚氣的聲音在兩人間響起,打斷兩人對話。
王瑯慢吞吞把視角調低幾度,果然是剛才在後面偷聽的小籠包:
“你在跟我說話?”
王氏子弟多傲慢驕人之輩,王瑯稍微回憶一下幾個從兄的神情,態度便十成十的氣破小籠包不償皮——亂插話的毛病不能慣,熊孩子的苗頭必須在沒萌發的時候就狠狠打壓,真石你不用謝我,下次來玩的時候多住兩天就好。
謝萬被她慢吞吞那一睨氣得快炸毛,臉都漲紅了:
“王府君膝下只有二子一女,長子在建康,次子在會稽,才不是你這個年齡!”
王瑯摸摸下頜,眨眼:“你知道得很清楚嘛。”
難得在古代遇到一個智商比她還低的,王瑯說起話來眉目含笑,語氣前所未有的可親。
當然,同樣的話聽到謝萬耳中就是無可比擬的可惡了:
“冒充士族可是大罪,你要想清楚了!”
王瑯六識敏銳,一眼發現另一只小籠包在後面悄悄扯了扯這只自己把自己氣熟的小籠包,隨後不著痕跡地松手,清清雅雅一揖:“阿奴性情直率,並沒有什麽惡意,如有冒昧郎君之處,還請郎君見諒。”
神姿秀徹,風宇條暢——剛才那只是謝萬,這只就是謝安咯?
謝尚不掩欣賞地看他一眼,又移目看向謝萬,笑語提點:
“畫虎不成反類犬,王氏子弟豈是那麽好冒充的。”
他這時已經明白“王郎”其實是“王瑯”,也就是會稽內史王舒年方十二的三女兒。
一個家世高貴到極點的十二歲少女以五十換五百,取下了蘇峻手下大將弘徽的首級!謝尚心中翻江倒海幾乎沸騰,面上卻沒有顯露出半點,三言兩語轉移話題,幫著從弟圓場。
王瑯微挑起眉,凝著他漆黑明亮的鳳眼望了望,偏頭一笑:“謝郎真可謂善語之人。”
謝萬聽著這兩人一來一往,沒多久便“仁祖”、“三郎”地稱呼上了,頭腦中靈光一閃,恍然大悟。
敢情王府君家的三娘子其實是三郎君,因為害怕養不活才故意對外說成是女兒啊!這倒也是權貴人家常有的事情,只是一時間沒想到這種可能罷了。
自以為明白真相的謝萬解開心結,坐在一邊高高興興聽兩人對話。
謝尚開率穎秀,辨悟絕倫,又很善於察言觀色,有他在基本不用擔心冷場的可能。王瑯聽得多說得少,但她成長的環境、接觸的人物擺在那裏,識見自然而然地高人一籌,每開口皆讓人有所得。
等不知不覺偏移話題,談到音律,王瑯想起謝真石昔日驕傲肯定的誇讚,頓時來了興趣:
“久聞仁祖雅善音樂,博綜眾藝,正巧我這裏有一支前朝蔡中郎當年制作的竹笛,仁祖可有興趣一試?”
領兵突襲還帶笛子這種風雅事她是做不出來的,只不過王允之擔心她下了戰場心情不好,特意備了她最常吹的竹笛送至艙房,供她消遣解悶。
謝尚表情微頓,不動聲色地與坐在左手邊的謝安對視一眼,含笑回道:
“求之不得。”
王瑯便命人取來她盛放竹笛的笛匣,打開,用白絹仔細擦拭一遍,遞給謝尚。
謝尚早聽家姊真石提起過這支竹笛,此刻一見,音色尚未可知,然而笛身通體碧綠,蒼翠色澤幾欲流動,確實是世間罕有的珍品。
擡腕從對方手中接過竹笛,目光不可避免在那只玉白瑩潤的手掌上滑過,謝尚手指一顫,俊臉騰地燒紅。
不能亂想,快找個什麽借口掩飾過去!
便聽從弟謝安潤若春雲的聲音適時響起,溫和悠緩,風致翩然:“王郎君的竹笛可曾取名?”
王瑯被引開註意力,移目回道:“送笛人說名棲鶴。”
謝安微微一笑:“梧桐引鳳,松竹棲鶴,亦可解為聲振林木,響遏行雲之意,高士情思,令人遐想。”
幸好安石在。
謝尚舒了口氣,若無其事地收回手。
畢竟是真心喜好音律之人,將蔡邕親手制作的竹笛湊到唇邊,試了試音色後,謝尚心中寧靜,迎著江風悠悠按了一曲蔡邕的《淥水》。
王瑯闔目聆聽,只覺笛聲狀似流水,又擬飛鴻,任波搖蕩,旋覆回皇,當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合著節拍輕輕叩擊船板,沈浸在幻妙動聽的樂曲之中,王瑯眉目漸舒,心情也徹底放松。等到一曲終了,餘音散盡,王瑯驀然發覺,整只船上安安靜靜,鴉雀無聲,就連五音不全,大字不識的兵卒船工都在聆聽謝尚的笛曲。
這是獨屬於東晉人的玄心與妙賞。
東晉之後,再沒有哪一個時代能夠擁有這樣動人心魄的音樂與一往情深的聽眾。
王瑯微覺悵然,內心泛起一種“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莫名感傷,一種少年時代對人生、對宇宙的初醒覺的自我意識,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與珍視,對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無可奈何的感傷、惆悵和留戀。
然而這種感受是少年式的,盡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1]
待看到謝尚輕撫管身,眼神愛惜,這抹少年時代輕煙般的莫名惆悵便隨風消逝至不知名處,取而代之的是天光雲影般的明快灑脫。
“仁祖毀了我今晚的慶功宴。”王瑯將手中白絹遞到對面,離席起身,舒展筋骨。
謝尚一邊接過白絹,護理竹笛,一邊擡頭看她:“此話怎講?”
鳳眼清亮明潤。
王瑯拋了拋手中笛匣,顛倒兩個來回,驟然握住:
“餘音繚繞,不知肉味。”
三人皆笑。
◇
僅就王瑯本人對於這個時代的粗淺了解而言,女子參政領兵算不上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以百年前東吳國主孫權之妹為例,史書稱其“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意思是說孫夫人才思敏捷,剛強勇猛,大有她幾位兄長的性格氣度,在她身邊總是侍立著一百多名持刀的侍婢,丈夫劉備每次進入她的房間,內心都感到恐懼不安。
諸葛亮也曾經提到:“主公(劉備)在公安時,北畏曹公之強盛,東憚孫權之進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2]
能讓一生謹慎的諸葛亮用上“生變”這個詞語,孫夫人嫁給劉備所背負的使命似乎並不只是“聯姻劉備”這麽簡單。
退一步來說,如果孫夫人的事跡還只能算沒有證據的猜測,那麽本朝內發生在兗州的一件事則徹底堅定了王瑯的信心。
那是四年前的一個春天,北方石勒進犯兗州,兗州刺史劉遐被石勒手下的部將石季龍重兵圍困。劉遐的妻子邵氏是冀州刺史邵續的女兒,驍果而有父風。得知丈夫劉遐被圍困,邵氏自己率領幾名騎兵前往敵陣,將劉遐於萬眾之中營救出來——聽上去簡直像小說裏才會發生的情節。[3]
王瑯不由想起高中時某個學姐的話:“有些人總喜歡把‘不可能’掛在嘴邊,像什麽政府不可能公正,感情不可能長久,這件事不可能做到之類,統統都是鬼話!你自己做不到憑什麽以為別人也做不到?能做到的人多了去了!更可恨的是那些自己不努力還拼命抹黑別人的人,好像這樣就能為自己的墮落找到理由似的,無恥之尤!”
王瑯當時還覺得那位學姐說話過於苛刻,頗有些憤世嫉俗的傾向,現在眼界漸寬,識見漸廣,慢慢也能領會到學姐的道理。
而毫無疑問,王瑯的父親王舒與次兄王允之都明白這個道理。
回到會稽以後的第二天,慶功宴結束,王瑯本人雖然沒有得到任何獎賞,反而與二兄允之一起被父親王舒訓斥以“胡鬧”二字,遭到禁足,但由她所率領的騎兵卻各受賞賜,並保留住編制。
換句話說,王瑯的身份已經被假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的王舒所承認,從今往後可以光明正大領兵了。
◇
鹹和三年五月,征西大將軍陶侃、平南將軍溫嶠、護軍將軍庾亮、平北將軍魏該所率領的大軍抵達石頭城西南的長江江心孤島蔡州。
這一場平叛之戰到了這一刻才真正拉開帷幕,之前的一切都只能算小打小鬧而已。
王瑯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也為取得參與其中的資格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由於王瑯的長兄、王舒的長子王晏之在建康遇難,一切計劃均被打破。
事情發生在二月,蘇峻率兵攻破臺城之日。
王舒以“臣子尚少,不樂早官”為由,推辭了晉明帝對於次子王允之的任命,卻沒有阻止大兒子王晏之出仕為官。蘇峻叛亂前,中書令兼護軍將軍庾亮征辟王晏之為參軍,王晏之答應上任,只將妻兒送至身在會稽的父母處避難,自己則留在建康。
二月初七,蘇峻進攻清溪柵,庾亮率領士眾在宣陽門內結陣,還沒來得及排成隊列,士眾都棄甲逃跑,庾亮匆匆忙忙帶上幾個弟弟一起逃奔尋陽,擔任庾亮參軍的王晏之卻沒有選擇出逃,因此被蘇峻手下的士兵殺害。
等蘇峻從士兵口中得到消息,確認王晏之的身份後,為了穩定三吳地區,防止遭受喪子之痛的會稽內史王舒起兵報覆,蘇峻勒令士兵隱瞞消息,以至於這一噩耗直到次月初五才被王舒一家得知。
剛剛取得一場大勝,被父親默許領兵的王瑯與次兄王允之一起穿上喪服,停下一切公、私事務,為不幸遇害的長兄晏之服喪。按慣例,兩人應該服齊衰,喪期一年。
中年喪子,哀慟傷神的王舒卻不能因此荒廢軍務。
接到丞相王導密令張闿帶來的太後詔書,王舒向屬縣下發文書,宣誓起兵討伐蘇峻。
五月初,王舒任命庾冰為代理奮武將軍,任命虞騑為參謀長,禦史中丞謝藻代理龍驤將軍、監前鋒征討軍事,令三人一起率眾一萬,渡過浙江。另外,王舒以顧眾為揚威將軍、督護吳中軍事;顧飏監晉陵軍事,在禦亭構築堡壘,自己則率軍駐紮在會稽郡的西江,作為庾冰、謝藻的後援。
值得諷刺的是,聽到東面起兵的消息,蘇峻下令赦免庾亮諸弟,用來取悅東軍。而庾亮正是一手造成蘇峻叛亂,間接導致王晏之遇害的元兇。
撇開感情因素不談,在三吳地區起兵後,由於擔心蘇峻的部隊從海路包抄,義軍決定分兵抵禦。恰逢此時,蘇峻部將張健、馬流突然進攻無錫,顧飏大敗,倉惶逃回禦亭,又因義軍敗軍自相驚擾,庾冰、顧飏再次後退,到達錢塘,謝藻固守嘉興。於是蘇峻部隊攻占吳郡。
王舒以庾冰等人輕進失敗,斬殺二軍軍主,罷免庾冰、顧飏的督護職務,讓兩人以平民身份代行軍職,而命令顧眾督護吳郡的晉陵部隊,屯兵章埭。顧眾率軍從海虞,經過婁縣東倉與蘇峻的小股部隊交戰,勝。吳興太守虞潭率領本部人馬,與顧眾合兵一處,進屯烏苞亭,但忌憚蘇峻部隊善戰,不敢輕易前進。
當時天降暴雨,爆發山洪,蘇峻部將管商率軍乘著戰艦,從側翼迂回偷襲虞潭和顧眾的軍隊,兩軍皆被管商擊敗,虞潭退保吳興,顧眾退到錢塘。
此後王舒、虞潭同時任命顧眾為五郡大督護,統帥吳郡各支義軍。虞潭以部將姚休為前鋒,攻擊張健所部,再敗,顧眾率眾退守紫壁。
由於連戰連敗,義軍內部產生恐慌,臨海、新安等山區縣相繼從義軍中脫離,響應蘇峻。 有手下勸說王舒離開會稽,回到京師義軍主力那裏,王舒不聽。而駐守紫壁的眾將,也勸說顧眾渡過浙江,躲避敵人的銳氣,顧眾果斷拒絕。
為了應對蘇峻部隊可能到來的進攻,王舒另外派遣將軍陳孺率一千精兵,增加沿海地帶的防禦,構築堡壘;留謝藻駐守錢唐,顧眾、顧飏防守紫壁,義軍暫時轉入守勢。蘇峻軍轉攻吳郡西南的吳興郡,虞潭再敗,東遷、餘杭、武康諸縣皆入敵軍之手。
局勢進一步惡化。
到了這一步,王舒終於對自己極具軍事天賦的一雙兒女下達任命,以次子王允之行揚烈將軍,突襲武康;以幺女王瑯行寧遠將軍,討伐臨海。
王允之出敵不意,勝,斬首數百級,餘賊棄舟步走。王允之收繳器械,進兵義興。王瑯輕騎連破臨海、新安諸山縣,與王允之一東一北,形成對敵軍東部主力合圍。除敵軍主將韓晃領數百人突圍退走,餘眾皆敗,斬首千餘級,俘虜四千人。
此時已入九月,身處主戰場的陶侃、溫嶠、庾亮等人屢戰屢敗,與蘇峻相持在建康城外,義兵士氣低落,軍心不寧。
到了當月二十五日,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蘇峻酒醉墜馬,被義兵斬首。
戰局就此扭轉。
鹹和四年二月,北面諸軍進攻石頭城,蘇峻之子蘇碩兵敗被殺,另一子蘇逸以及蘇峻部將韓晃逃奔曲阿依附張健,晉朝首都建康宣告收覆。
而東撤的韓晃諸人則與張健合兵,乘船只從延陵向長塘湖進發,意圖逃往浙江、江西一帶的深山密林中隱藏。此時已被陶侃任命都督吳郡、義興、晉陵諸軍事的王允之組織追擊,於長塘湖大破張健、韓晃部眾,俘虜男女近萬人。
而接替兄長職位,行揚烈將軍的王瑯則另領一軍,於嚴山列兵,紮口袋一般兜裹住逃脫王允之追擊的輕裝部隊,蘇逸、張健、韓晃、馬雄悉數被困。其中,蘇逸、韓晃戰至力竭身亡,張健、馬雄投降,作為戰敗的俘虜與蘇、韓二人的首級一起被傳送建康。
至此,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的蘇峻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朝廷論功行賞,王舒以功封彭澤縣侯,職位不變;王允之封番禺縣侯,邑千六百戶,除建武將軍、錢唐令,領司鹽都尉;王瑯封陽新縣侯,食邑千戶,賞萬錢。
三月初一,王瑯被司徒王導征辟為掾屬,正式踏上仕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因此,面對對方狐疑古怪的神色,王瑯一點解釋的念頭也沒有,理理袖子回望山川,感受水面濕潤溫和的江風拂上臉頰。
“敢問郎君與王府君有何瓜葛?”
見王瑯一片坦蕩自然,謝尚反倒吃不準自己的判斷,猶豫片刻,直言相問。他一家只有他和姊姊相依為命,這等大事上是半點差錯也不能出的。
王瑯微微偏頭:“那是家父。”
“騙人!”
一道陌生稚氣的聲音在兩人間響起,打斷兩人對話。
王瑯慢吞吞把視角調低幾度,果然是剛才在後面偷聽的小籠包:
“你在跟我說話?”
王氏子弟多傲慢驕人之輩,王瑯稍微回憶一下幾個從兄的神情,態度便十成十的氣破小籠包不償皮——亂插話的毛病不能慣,熊孩子的苗頭必須在沒萌發的時候就狠狠打壓,真石你不用謝我,下次來玩的時候多住兩天就好。
謝萬被她慢吞吞那一睨氣得快炸毛,臉都漲紅了:
“王府君膝下只有二子一女,長子在建康,次子在會稽,才不是你這個年齡!”
王瑯摸摸下頜,眨眼:“你知道得很清楚嘛。”
難得在古代遇到一個智商比她還低的,王瑯說起話來眉目含笑,語氣前所未有的可親。
當然,同樣的話聽到謝萬耳中就是無可比擬的可惡了:
“冒充士族可是大罪,你要想清楚了!”
王瑯六識敏銳,一眼發現另一只小籠包在後面悄悄扯了扯這只自己把自己氣熟的小籠包,隨後不著痕跡地松手,清清雅雅一揖:“阿奴性情直率,並沒有什麽惡意,如有冒昧郎君之處,還請郎君見諒。”
神姿秀徹,風宇條暢——剛才那只是謝萬,這只就是謝安咯?
謝尚不掩欣賞地看他一眼,又移目看向謝萬,笑語提點:
“畫虎不成反類犬,王氏子弟豈是那麽好冒充的。”
他這時已經明白“王郎”其實是“王瑯”,也就是會稽內史王舒年方十二的三女兒。
一個家世高貴到極點的十二歲少女以五十換五百,取下了蘇峻手下大將弘徽的首級!謝尚心中翻江倒海幾乎沸騰,面上卻沒有顯露出半點,三言兩語轉移話題,幫著從弟圓場。
王瑯微挑起眉,凝著他漆黑明亮的鳳眼望了望,偏頭一笑:“謝郎真可謂善語之人。”
謝萬聽著這兩人一來一往,沒多久便“仁祖”、“三郎”地稱呼上了,頭腦中靈光一閃,恍然大悟。
敢情王府君家的三娘子其實是三郎君,因為害怕養不活才故意對外說成是女兒啊!這倒也是權貴人家常有的事情,只是一時間沒想到這種可能罷了。
自以為明白真相的謝萬解開心結,坐在一邊高高興興聽兩人對話。
謝尚開率穎秀,辨悟絕倫,又很善於察言觀色,有他在基本不用擔心冷場的可能。王瑯聽得多說得少,但她成長的環境、接觸的人物擺在那裏,識見自然而然地高人一籌,每開口皆讓人有所得。
等不知不覺偏移話題,談到音律,王瑯想起謝真石昔日驕傲肯定的誇讚,頓時來了興趣:
“久聞仁祖雅善音樂,博綜眾藝,正巧我這裏有一支前朝蔡中郎當年制作的竹笛,仁祖可有興趣一試?”
領兵突襲還帶笛子這種風雅事她是做不出來的,只不過王允之擔心她下了戰場心情不好,特意備了她最常吹的竹笛送至艙房,供她消遣解悶。
謝尚表情微頓,不動聲色地與坐在左手邊的謝安對視一眼,含笑回道:
“求之不得。”
王瑯便命人取來她盛放竹笛的笛匣,打開,用白絹仔細擦拭一遍,遞給謝尚。
謝尚早聽家姊真石提起過這支竹笛,此刻一見,音色尚未可知,然而笛身通體碧綠,蒼翠色澤幾欲流動,確實是世間罕有的珍品。
擡腕從對方手中接過竹笛,目光不可避免在那只玉白瑩潤的手掌上滑過,謝尚手指一顫,俊臉騰地燒紅。
不能亂想,快找個什麽借口掩飾過去!
便聽從弟謝安潤若春雲的聲音適時響起,溫和悠緩,風致翩然:“王郎君的竹笛可曾取名?”
王瑯被引開註意力,移目回道:“送笛人說名棲鶴。”
謝安微微一笑:“梧桐引鳳,松竹棲鶴,亦可解為聲振林木,響遏行雲之意,高士情思,令人遐想。”
幸好安石在。
謝尚舒了口氣,若無其事地收回手。
畢竟是真心喜好音律之人,將蔡邕親手制作的竹笛湊到唇邊,試了試音色後,謝尚心中寧靜,迎著江風悠悠按了一曲蔡邕的《淥水》。
王瑯闔目聆聽,只覺笛聲狀似流水,又擬飛鴻,任波搖蕩,旋覆回皇,當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合著節拍輕輕叩擊船板,沈浸在幻妙動聽的樂曲之中,王瑯眉目漸舒,心情也徹底放松。等到一曲終了,餘音散盡,王瑯驀然發覺,整只船上安安靜靜,鴉雀無聲,就連五音不全,大字不識的兵卒船工都在聆聽謝尚的笛曲。
這是獨屬於東晉人的玄心與妙賞。
東晉之後,再沒有哪一個時代能夠擁有這樣動人心魄的音樂與一往情深的聽眾。
王瑯微覺悵然,內心泛起一種“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莫名感傷,一種少年時代對人生、對宇宙的初醒覺的自我意識,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與珍視,對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無可奈何的感傷、惆悵和留戀。
然而這種感受是少年式的,盡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1]
待看到謝尚輕撫管身,眼神愛惜,這抹少年時代輕煙般的莫名惆悵便隨風消逝至不知名處,取而代之的是天光雲影般的明快灑脫。
“仁祖毀了我今晚的慶功宴。”王瑯將手中白絹遞到對面,離席起身,舒展筋骨。
謝尚一邊接過白絹,護理竹笛,一邊擡頭看她:“此話怎講?”
鳳眼清亮明潤。
王瑯拋了拋手中笛匣,顛倒兩個來回,驟然握住:
“餘音繚繞,不知肉味。”
三人皆笑。
◇
僅就王瑯本人對於這個時代的粗淺了解而言,女子參政領兵算不上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以百年前東吳國主孫權之妹為例,史書稱其“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意思是說孫夫人才思敏捷,剛強勇猛,大有她幾位兄長的性格氣度,在她身邊總是侍立著一百多名持刀的侍婢,丈夫劉備每次進入她的房間,內心都感到恐懼不安。
諸葛亮也曾經提到:“主公(劉備)在公安時,北畏曹公之強盛,東憚孫權之進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2]
能讓一生謹慎的諸葛亮用上“生變”這個詞語,孫夫人嫁給劉備所背負的使命似乎並不只是“聯姻劉備”這麽簡單。
退一步來說,如果孫夫人的事跡還只能算沒有證據的猜測,那麽本朝內發生在兗州的一件事則徹底堅定了王瑯的信心。
那是四年前的一個春天,北方石勒進犯兗州,兗州刺史劉遐被石勒手下的部將石季龍重兵圍困。劉遐的妻子邵氏是冀州刺史邵續的女兒,驍果而有父風。得知丈夫劉遐被圍困,邵氏自己率領幾名騎兵前往敵陣,將劉遐於萬眾之中營救出來——聽上去簡直像小說裏才會發生的情節。[3]
王瑯不由想起高中時某個學姐的話:“有些人總喜歡把‘不可能’掛在嘴邊,像什麽政府不可能公正,感情不可能長久,這件事不可能做到之類,統統都是鬼話!你自己做不到憑什麽以為別人也做不到?能做到的人多了去了!更可恨的是那些自己不努力還拼命抹黑別人的人,好像這樣就能為自己的墮落找到理由似的,無恥之尤!”
王瑯當時還覺得那位學姐說話過於苛刻,頗有些憤世嫉俗的傾向,現在眼界漸寬,識見漸廣,慢慢也能領會到學姐的道理。
而毫無疑問,王瑯的父親王舒與次兄王允之都明白這個道理。
回到會稽以後的第二天,慶功宴結束,王瑯本人雖然沒有得到任何獎賞,反而與二兄允之一起被父親王舒訓斥以“胡鬧”二字,遭到禁足,但由她所率領的騎兵卻各受賞賜,並保留住編制。
換句話說,王瑯的身份已經被假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的王舒所承認,從今往後可以光明正大領兵了。
◇
鹹和三年五月,征西大將軍陶侃、平南將軍溫嶠、護軍將軍庾亮、平北將軍魏該所率領的大軍抵達石頭城西南的長江江心孤島蔡州。
這一場平叛之戰到了這一刻才真正拉開帷幕,之前的一切都只能算小打小鬧而已。
王瑯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也為取得參與其中的資格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由於王瑯的長兄、王舒的長子王晏之在建康遇難,一切計劃均被打破。
事情發生在二月,蘇峻率兵攻破臺城之日。
王舒以“臣子尚少,不樂早官”為由,推辭了晉明帝對於次子王允之的任命,卻沒有阻止大兒子王晏之出仕為官。蘇峻叛亂前,中書令兼護軍將軍庾亮征辟王晏之為參軍,王晏之答應上任,只將妻兒送至身在會稽的父母處避難,自己則留在建康。
二月初七,蘇峻進攻清溪柵,庾亮率領士眾在宣陽門內結陣,還沒來得及排成隊列,士眾都棄甲逃跑,庾亮匆匆忙忙帶上幾個弟弟一起逃奔尋陽,擔任庾亮參軍的王晏之卻沒有選擇出逃,因此被蘇峻手下的士兵殺害。
等蘇峻從士兵口中得到消息,確認王晏之的身份後,為了穩定三吳地區,防止遭受喪子之痛的會稽內史王舒起兵報覆,蘇峻勒令士兵隱瞞消息,以至於這一噩耗直到次月初五才被王舒一家得知。
剛剛取得一場大勝,被父親默許領兵的王瑯與次兄王允之一起穿上喪服,停下一切公、私事務,為不幸遇害的長兄晏之服喪。按慣例,兩人應該服齊衰,喪期一年。
中年喪子,哀慟傷神的王舒卻不能因此荒廢軍務。
接到丞相王導密令張闿帶來的太後詔書,王舒向屬縣下發文書,宣誓起兵討伐蘇峻。
五月初,王舒任命庾冰為代理奮武將軍,任命虞騑為參謀長,禦史中丞謝藻代理龍驤將軍、監前鋒征討軍事,令三人一起率眾一萬,渡過浙江。另外,王舒以顧眾為揚威將軍、督護吳中軍事;顧飏監晉陵軍事,在禦亭構築堡壘,自己則率軍駐紮在會稽郡的西江,作為庾冰、謝藻的後援。
值得諷刺的是,聽到東面起兵的消息,蘇峻下令赦免庾亮諸弟,用來取悅東軍。而庾亮正是一手造成蘇峻叛亂,間接導致王晏之遇害的元兇。
撇開感情因素不談,在三吳地區起兵後,由於擔心蘇峻的部隊從海路包抄,義軍決定分兵抵禦。恰逢此時,蘇峻部將張健、馬流突然進攻無錫,顧飏大敗,倉惶逃回禦亭,又因義軍敗軍自相驚擾,庾冰、顧飏再次後退,到達錢塘,謝藻固守嘉興。於是蘇峻部隊攻占吳郡。
王舒以庾冰等人輕進失敗,斬殺二軍軍主,罷免庾冰、顧飏的督護職務,讓兩人以平民身份代行軍職,而命令顧眾督護吳郡的晉陵部隊,屯兵章埭。顧眾率軍從海虞,經過婁縣東倉與蘇峻的小股部隊交戰,勝。吳興太守虞潭率領本部人馬,與顧眾合兵一處,進屯烏苞亭,但忌憚蘇峻部隊善戰,不敢輕易前進。
當時天降暴雨,爆發山洪,蘇峻部將管商率軍乘著戰艦,從側翼迂回偷襲虞潭和顧眾的軍隊,兩軍皆被管商擊敗,虞潭退保吳興,顧眾退到錢塘。
此後王舒、虞潭同時任命顧眾為五郡大督護,統帥吳郡各支義軍。虞潭以部將姚休為前鋒,攻擊張健所部,再敗,顧眾率眾退守紫壁。
由於連戰連敗,義軍內部產生恐慌,臨海、新安等山區縣相繼從義軍中脫離,響應蘇峻。 有手下勸說王舒離開會稽,回到京師義軍主力那裏,王舒不聽。而駐守紫壁的眾將,也勸說顧眾渡過浙江,躲避敵人的銳氣,顧眾果斷拒絕。
為了應對蘇峻部隊可能到來的進攻,王舒另外派遣將軍陳孺率一千精兵,增加沿海地帶的防禦,構築堡壘;留謝藻駐守錢唐,顧眾、顧飏防守紫壁,義軍暫時轉入守勢。蘇峻軍轉攻吳郡西南的吳興郡,虞潭再敗,東遷、餘杭、武康諸縣皆入敵軍之手。
局勢進一步惡化。
到了這一步,王舒終於對自己極具軍事天賦的一雙兒女下達任命,以次子王允之行揚烈將軍,突襲武康;以幺女王瑯行寧遠將軍,討伐臨海。
王允之出敵不意,勝,斬首數百級,餘賊棄舟步走。王允之收繳器械,進兵義興。王瑯輕騎連破臨海、新安諸山縣,與王允之一東一北,形成對敵軍東部主力合圍。除敵軍主將韓晃領數百人突圍退走,餘眾皆敗,斬首千餘級,俘虜四千人。
此時已入九月,身處主戰場的陶侃、溫嶠、庾亮等人屢戰屢敗,與蘇峻相持在建康城外,義兵士氣低落,軍心不寧。
到了當月二十五日,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蘇峻酒醉墜馬,被義兵斬首。
戰局就此扭轉。
鹹和四年二月,北面諸軍進攻石頭城,蘇峻之子蘇碩兵敗被殺,另一子蘇逸以及蘇峻部將韓晃逃奔曲阿依附張健,晉朝首都建康宣告收覆。
而東撤的韓晃諸人則與張健合兵,乘船只從延陵向長塘湖進發,意圖逃往浙江、江西一帶的深山密林中隱藏。此時已被陶侃任命都督吳郡、義興、晉陵諸軍事的王允之組織追擊,於長塘湖大破張健、韓晃部眾,俘虜男女近萬人。
而接替兄長職位,行揚烈將軍的王瑯則另領一軍,於嚴山列兵,紮口袋一般兜裹住逃脫王允之追擊的輕裝部隊,蘇逸、張健、韓晃、馬雄悉數被困。其中,蘇逸、韓晃戰至力竭身亡,張健、馬雄投降,作為戰敗的俘虜與蘇、韓二人的首級一起被傳送建康。
至此,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的蘇峻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朝廷論功行賞,王舒以功封彭澤縣侯,職位不變;王允之封番禺縣侯,邑千六百戶,除建武將軍、錢唐令,領司鹽都尉;王瑯封陽新縣侯,食邑千戶,賞萬錢。
三月初一,王瑯被司徒王導征辟為掾屬,正式踏上仕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